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
ADSL经常掉线 我的ADSL自安装后基本上就没有正常过,不仅上网时经常掉线,而且速度还非常慢,让人不胜其烦。请问,可能是什么原因?应当如何解决?
可能的故障原因有五个: 第一,ADSL Modem或分离器故障。ADSL Modem或分离器的质量有问题,将造成频繁的掉线故障。建议借用一套能正常使用的设备,更换后再进行测试。
第二,ADSL线路故障。住宅距离局方机房较远(通常应当小于3000米),或线路附近有严重的干扰源,也会导致经常掉线。另外,在接线盒到ADSL Modem之间建议采用双绞线,即使采用平行线,也不应当超过5米。
第三,室内电磁干扰。室内的电磁干扰比较严重(如无绳电话、空调、洗衣机、冰箱),也可能导致通信故障,建议使ADSL Modem远离上述设备,并不与上述设备共用一条电源线。
第四,网卡缺陷。网卡的质量有缺陷,或者驱动程序与
操作系统的版本不匹配,也能导致频繁掉线。
第五,PPPoE问题。这是系统中PPPoE软件安装不合理或软件兼容性不好引起的问题。一般来说,
Windows XP建议使用系统本身提供的PPPoE协议和拨号程序。
Windows 98/2000则可以安装Modem附送的PPPoE拨号程序。建议先安装系统安全补丁。
除此之外,还应当确认ADSL Modem散热良好。
ADSL间断性地无法获得IP地址
操作系统为
Windows XP,以ADSL方式接入Internet。刚安装的时候一切正常,然而,现在经常是每隔1天或几天,拨号的时候就提示:“无法获得IP地址,检查网线是否插好!”重启几次后又一切正常(有时要过很长时间),怎么解决?
ADSL有两种接入方式,即专线方式和虚拟拨号方式,而绝大多数用户采用的都是后者。虚拟拨号方式不仅便于局方按时计费,而且也便于节约有限的IP地址资源,即只有用户拨入时才会获得一个IP地址,断开连接时又自动释放。然而,IP地址池中的IP数量毕竟有限,当突发的用户数量较多时,IP地址将被分配殆尽,后面的用户再拨入时将无法获取IP地址,直至其他用户下线并释放出IP地址为止,所以,在Internet访问高峰时间,无法获取IP地址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如确属该原因,不必重新启动计算机,只须稍过片刻重新拨号,即可获得IP地址。也就是说,如果过一会儿即可获取地址,故障原因自然就出自局方。
另外,跳线水晶头松动也会导致连接时断时续的情况。因此,如果排除了局方原因,就应当检查以下各项内容:
* 网线是否有问题,尤其是RJ-45头,与网卡的接触是否良好。
* ADSL是否设置为“桥接(bridged)”方式。
* 网卡及驱动程序是否有问题。
*
Windows XP操作系统是否有问题。
上网正常但无法打开任何网页 我有一台笔记本
电脑,在单位通过局域网可以正常上网,回家后使用ADSL连接Internet就会出现问题。尽管
电脑显示
宽带连接正常,但却无法打开任何网页,无法实现Internet访问。ADSL Modem的所有LED指示灯显示正常。请问是什么原因?
在单位通过局域网上网时,网卡设置的IP地址信息(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IP地址)是单位局域网指定的。而在家中上网使用ADSL时,需要重新设置该网卡的IP地址信息。通常情况下,与ADSL Modem连接的网卡的IP地址信息应当设置为自动获取IP地址。也就是说,回到家后,应当将网卡的IP地址设置为“自动获得IP地址”,DNS设置为“自动获得DNS服务器地址”。然后,将该网卡连接至ADSL Modem,即可正常连接Internet了。
IE总要检测代理服务器 我的系统是
Windows 2000,ADSL上网。前几天把Internet Explorer(简称IE)升到了6.0(原先是5.0)后,出现了一点问题,网还能上,但就是在打开IE的时候总要检测代理服务器设置,还非常慢,在以前没有出现过这种问题,不知什么原因?
安装IE浏览器时,默认状态下,“局域网设置”中的“自动检测设置”复选框是被选中的。当打开IE浏览器时,IE将自动搜索局域网中的代理服务器设置,从而影响了IE访问Internet的速度。
建议在IE浏览器的“工具”菜单中选择“Internet选项”,选择“连接”选项卡,单击“局域网设置”按钮,在“局域网(LAN)设置”对话框中取消对“自动检测设置”复选框的选中。单击“确定”按钮,保存所作的修改。
网络的神奇作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网络的承受能力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从硬件上、软件上、所用标准上......,各项技术都需要适时应势,对应发展,这正是网络迅速走向进步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