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
一、概述
ITU在下一代网的研究中已经对下一代网络的含义、体系架构以及下一代网的业务等提出了很多建议,并将在2004Project中确定。目前,ITU第二组已开始对下一代网络的编号、命名和寻址进行研究。
对下一代网络而言,将主要使用E.164编号,还将采用命名,故需解决编号命名和寻址之间的关系问题。在E.164编号中,需要给接入到网络的每一个端点分配一个相应的号码,这些号码可直接用于寻址。此外,随着网络和业务的发展,E.164的号码并非仅仅分配给端点,还需给各种业务提供号码。这些业务号码包括接入码或分配给用户的业务号码,例如被叫集中付费业务的800号码、个人通信中的700号码等。这些号码是分配给个人或企业的号码,不能直接用于寻址。如用于寻址,则需翻译成相应的可用于寻址的物理号码。因而,编号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用户层面。在该层面,编号号码变成了个人的名称,它是不会随着网络改变的号码,例如UPT号码,800号码等。另一个层面是对应于每一个端点的网络号码。这个号码是供网络寻址用的。当然,目前的编号绝大部分是面向用户和面向网络的号码,是相同的普通电话号码,既是用于个人的名称,也是网络用于寻址的号码。但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号码个人化发展的需要,这两个层面的分离将较为明显。因此,下一代网络中的编号依然会存在面向用户和面向网络的地址的编号问题。
下一代网络的编号、命名和寻址包括的内容较多,但就编号而言,下一代网络中直接涉及的是软交换的编号。本文所谈到的编号仅涉及分配给端点的编号,试对软交换的端点编号方案作一番初步分析。
随着软交换在网络中的引入,必然要考虑在软交换网络中的各种终端的编号问题。软交换可接的终端包括固定电话终端、移动电话终端、各种IP终端和多媒体终端。为了使这些终端相互之间及其与现有网络的终端之间能够进行通信,需要给这些终端分配一个E.164号码。分配何种号码.如何分配号码,涉及到资费、网络组织、业务开放等问题。这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本文旨在澄清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并对可能的解决方案做一番比较。
尽管对下一代网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不少国家或运营商均已将网络中引入软交换看成是向下一代网演进的一部分。基于软交换组网的特点是:
·终端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模拟终端,也可以是固定电话终端或移动终端和各种多媒体终端。号码的分配必须考虑到这些终端的需要。
·软交换的容量较大,网络组织与传统的电路交换网的组织相比显得更为灵活。软交换在我国的应用主要是基于网络空白地区,这些地区的容量不是很大,因此一个软交换可以覆盖多个城市,故可跨城市组网。
·软交换的承载通常采用IP组网。IP组网的理念与传统网络的理念有所不同,例如IP组网可以没有长途本地或国际业务的区分,而传统的网络则要区分本地长途和国际业务。因此,在编号方案中究竟应该用哪一种理念来设计,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软交换网络的编号对传统电信网有影响。目前,软复换网络提供的主要还是话音业务,故软交换组织的网络若在资费、放号上与传统的网络不同,将会明显影响到传统网络的使用,使传统网络的业务量被旁路。因此,确定软交换各种终端的编号要考虑多种因素。
二、编号方案
分配E.164号码主要3种方案,即局号方案、网号方案和混合编号方案。
1.局号方案
局号的号码结构
采用局号方式,号码结构与普通电话号码相同,即:
本地号码为:“PQR(S)ABCD”
长途号码为:0+长途区号+本地号码
在这个方案中,各种终端,不论是移动终端、固定终端还是各种IP终端,均分配相应的局号,而局号的分配是由各本地网来分配的。由于各本地网的号码资源情况不同,故可分别采用以“P”位为首的号码,也可以采用以“PQ”位为首的号码。
(2)各运营商的号码申请与放号
·采用局号方案后,各运营商均可在当地的本地编号计划中申请到相应的局号。不同的地区由长途区号来识别,不同的运营商靠不同的局号来识别。
·如果一个软交换需要覆盖多个城市,则需在多个城市申请相应的号码。
·由于采用的是本地网的号码,故不能向运营商跨区放号。
·长途编号区的范围与现有的长途编号区的范围一致。
(3)该编号方案的特点
·由于采用的是局号方式,故不需要另外分配号码资源。但是,对号码资源较为紧张的7位编号的本地网,需对地网号码进行升位。
·从编号上区分不出用户的终端属于哪类终端。同时,因全部采用局号方式,故移动电话的编号将与与现在的编号不一致。
·采用局号的方式不容易区分该用户是软交换网络的用户还是传统电话网的用户,因此在路由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本地呼叫需要判别局号3~4位{(PQR(S)),长途呼叫需要判别6~7位号码{OXlX2X3PQR(S)}。在路由选择上,软交换的用户是接在IP网上,故由软交换用户发出呼叫时,可先经过软交换网络,到达受端后,再进入目标网络。一般采用受端进网方式。
当软交换用户作为被叫时,若是其他网的用户呼叫,理论上应该直接接到软交换的网络上。但是,要判别该用户是否是软交换用户,需要判别6~7位号码。如果是软交换的用IP,就通过软交换网络到达受端软交换网络上。如果不能判别这么多位号码时,则选择软交换网络就会遇到困难,可能刽受到PSTN网络上。到达PSTN网络的受端才能确定该用户属于软交换用户,然后接到软交换网络上。即使是多媒体的用户也会出现经过PSTN网络到达软交换的情况,这是不适应多媒体业务发展的需要的。
因此,根据多媒体业务发展的需要,多媒体终端采用局号的方式是有一定的缺陷的。
2.采用网号的方式
号码结构
采用网号的方式就是给基于软交换的网络分配一个网号。在“IP电话的编号”标准中规定,给IP终端的编号采用网号的方式,其结构为:
1XX+XIX2X3+X4XX6X7XSX9X10
其中,lXX是网号,X1X2X3是运营商的号码。X4X5----X10是用户号码。在这个用户号码中,可以包括地区号。例如X4X5X6是地区号,X7X8X9X10是用户号。这种结构较为适应目前区分本地和长途的资费结构,它可继续区分是本地呼叫还是长途呼叫,继续维持现在的长途有权和无权的方式。
(2)号码位长
目前,号码位长为13位,可以容纳1000个运营商。每一个运营商可以有1000万个用户,其中包括固定用户、移动用户和各种IP终端用户。目前普遍反映该号码的号码位长太大,用户不容易记忆,希望将号码位长缩短。对此,可考虑的方案有:
·将运营商的标识号改为一位位长,将整个号码长度变为11位。即:
1XX+X1+X2X3X4X5X6X7X8
在这种编号方式下,每一个运营商的号码容量是1000万,但可分配的运营商号最多为10个。如果今后需要给更多的运营商提供号码,需要再启用一个新的3位号。
·如果今后软交换方式是提供业务的主要方式,号码的总容量为一个亿是不够的。因此,也可以考虑给每一个基础运营商分配一个3位的网号。对于小的运营商,可以共用一个网号。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运营商的号码都是一个亿,可以满足较长时间的要求。
(3)各运营商的号码申请与放号
·采用网号方案以后,号码的分配由运营商统一安排,可分配到各个地区。该地区的号码由该地区的分公司分配,也可以按照终端的类型进行分配。
·号码结构中可以有明显的地区标志。
地区的标志应尽量与现有的长途区号一致。
(4)编号的特点
采用网号方式,即:
·由于是采用网号方式,故需要另外分配号码资源。当采用的方案不一致时,所需的号码资源将有所不同。
·编号上区分不出用户的终端是什么终端。
·由于软交换网络的用户采用网号,因此无论是发端进网还是受端进网,软交换网络的标志均比较清晰,有利于对软交换网络的选择。但是,在异地呼叫时,若经由PSTN网采用网号受端进网,则选路较为困难,亦需识别6~7位后再选路。这比较有利于发端进网和选择软交换的网络。从发端就进入软交换的网络对于多媒体的通信比较有利。
采用网号方式的缺点是,传统的固定电话用户对编号的习惯不同,特别当一个运营商在空白地区通过软交换的方式组网的时候,希望能够与PSTN的编号一致。
3.混合编号方式
编号结构
混合编号方式是指在软交换所控制的终端中,对国定电话终端采用局号方式,对IP终端和移动终端采用网号方式。它的号码结构分别与局号和网号相同。由于采用混合编号方式,因此一个软交换内部的拨号比较复杂,要支持网号和局号两种不同编号方式。
(2)混合编号的特点
·在编号上沿袭现有的编号计划,保留原来的用户习惯,移动继续采用网号,固定继续采用局号,使用户的编号与运营商所采用的技术不直接相关。但对于PC和多媒体用户而言,则采用网号方式。PC作为终端无论对主叫还是对被叫均是一种新的形式,采用网号方式用户是会接受的。
·采用混合编号方式时,一个软交换系统要同时支持2种不同的编号方式,较采用单一方式的号码分析要困难些。
·对于固定电话而言,若采用网号,因没有明显的软交换标志,在选择软交换网络时较为困难,需要判别的位数较多。
·用户层面的编号与网络层面的编号是分开的。用户层可根据需要采用网号或局号,但网络层面采用网号。用户层面的编号翻译成网络层面的编号后在网络上寻址。采用这种方式时,网络需要增加额外的业务平台的支持。
三、结束语
软交换网络的用户编号仍处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只是分析了网号、局号和混合编号的优缺点。实际软交换编号的最终确定与网络的实际情况有关,例如:
下一代的固定和移动网络是否完全融合。如果固定与移动是分开的,则在不同的软交换网络中,移动可能沿着3GPP,3GPP2的思路演进,在确定编号时,可分别根据固定和移动发展的需要进行编号。
(2)在软交换的编号中,用户的使用习惯如何。由传统的网络转变为软交换网络,特别是当软交换网络与现有网络的编号不一致时,用户是否需要改号。如果不改号,是否采用号码携带的方式解决。
(3)对多媒体终端而言,由于只能在多媒体的网络中进行通信,因此多媒体用户采用网号比较合适。如果采用局号必然要判别较多的位数才能选择网络。
(4)在下一代网络中是否还要区分本地和长途,特别在资费上,在下一代网络中是否还要分长途有权和无权。如果在资费上不区分本地和长途,会不会对原有传统网络的业务造成冲击。
网络的神奇作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网络的承受能力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从硬件上、软件上、所用标准上......,各项技术都需要适时应势,对应发展,这正是网络迅速走向进步的催化剂。
……
下载网络技术应用使用,安卓用户请点击>>>网络技术应用
下载网络技术应用使用,IOS用户请点击>>>IOS 网络技术应用
扫描二维码,直接长按扫描哦!